第一次知道膨糖居然是看日本卡通"我們這一家"才知道哩!
當時女主角"花媽"想做膨糖給小朋友吃,卻一直膨不起來,
讓妮可印像很深刻,
一直想看看真實版的膨糖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吃起來又是啥樣的感覺?
皇天不負苦心人,
終於在今年過年時在蓮池潭的市集裡讓我找到了
滾了開始冒泡泡,木棍攪拌的速度開始加快
攪拌停止,靜候一下,熄火,看著他慢慢膨脹
趁熱灑上彩米,
值得一提的是在炎熱的天氣,老闆娘的女兒邊讀書邊幫忙包裝(拍拍手)
妮可點的彩米口味的膨糖,看著她慢慢長大好有趣喔~
等冷卻裝袋,就醬大功告成了
知識+幫忙找的資料
澎糖
實驗原理:
這是在家裡可以做的實驗,由小蘇打產生二氧化碳,用在"食物"上,
小蘇打是制酸劑,學名是碳酸氫鈉,化學式是NaHCO3,受熱分解會產生二氧化碳,
故可做為培粉,使食物脹大。2NaHCO3(5)受熱分解CO2(g)+H2O(g)+NaCO3(5)
本篇所要介紹的係利用上式反應以製膨糖,
讓學生了解由化學反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泡使熔融的糖漿在再硬化前先膨脹。
實驗器具:
紅糖:10克 酒精燈:一個 小蘇打粉:少許 木棒:一支
慕湯匙:一支 水:少許
實驗步驟:
1. 用舀稀飯的金屬製大湯匙,內放砂糖一湯匙(約10克),
加水少許以潤濕所有的糖粒(不必全部溶解),水不可太多。
2. 在火上加熱(使用酒精燈也可以),煮開後改用溫火,
並用木棒(或二雙筷子)時時攪拌,以避免起泡太多溢出匙外。
3. 當糖液呈現粘稠狀(用木棒沾一點糖液,看其是否牽絲時,
將大湯匙移出火外,並以木棒沾小蘇打粉,均勻攪拌,則見糖液粘度增加且變為淡餅乾色時,
停止攪拌,移出木棒,即見糖液逐漸膨脹而凝固。
4. 放冷後,再將大湯匙背部溫熱,使糖底部稍微溶化,用手指輕輕將膨糖左右旋轉後.
將其倒出白紙上,糖底部朝上。
5. 大湯匙內放一點水,煮開後用木棒輕擦大湯匙上粘著的膨糖碎渣,
以熱水溶化,倒出熱水後,可以再按照上述步驟煮膨糖。
6. 糖水煮開後溫度甚高,尤其糖水粘稠時溫度更高,必須要特別小心以免燙傷。
備註:
1. 若加少許紅糖,可使煮成的糖色澤更美。
2. 煮糖時100度C的糖漿,氣泡比較小,溫度增高,
氣泡增大;到約130度C,糖漿可牽絲,就要將大湯匙移出火外。
3. 若膨脹了的膨糖,不一會兒就塌下,是因為糖漿移出火後,
溫度太高,小蘇打加得太快,使得膨賬了的糖漿來不及降溫凝固所致。